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王悦 北京报道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24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就业有关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
“会议强调就业优先,表明政府将继续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会议特别提到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如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这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以及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等措施,都表明政府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降低创业和就业成本。”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就业时表示,党中央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尽管2024年的经济运行面临很多挑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但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规模在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继续发挥,随着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就业带动力在增强,为就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就业优先政策在持续发力,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2024年的就业保持总体稳定。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当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5.1%的水平,整体处于较为合理区间。从宏观层面看,这一失业率水平反映出我国就业市场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稳定性。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能维持这样的失业率水平实属不易。”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0%。
“保持在5%的失业率水平,显示出大城市在应对经济挑战和稳定就业基本盘方面的韧性。在全球经济波动和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能够维持如此稳定水平的失业率,表明大城市在吸引投资、促进消费和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展现出较强的经济韧性和就业韧性。与此同时,这一稳定的失业率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转型环境,以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局稳定。通过持续关注和优化就业政策,大城市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失业率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并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且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三月保持在5%,这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就业市场能够保持这一水平,说明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就业政策实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也需要关注到部分群体如青年、农民工等的就业压力,持续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王鹏表示。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主要重点群体就业状况都有所改善,包括农民工、青年人、就业困难人员等。
从农民工的情况来看,2024年,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均值是4.6%,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024年比上年增加220万人,增长0.7%。同时,随着毕业季的结束,7月份以后青年人群体就业压力有所缓解,12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而且是连续四个月下降。从就业困难群体看,截至2024年底,全国脱贫人口的务工就业规模超过330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且是连续四年超过3000万人。
事实上,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始终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次国常会提出,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任务中要求的“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保持了一致。
对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举措,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继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更多的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同时,优化政策落实机制,确保政策能够精准惠及目标群体。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等,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此外,还可以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另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建立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上一篇:TikTok停止在美服务!
有话要说...